弄格彭城-徐州论坛社区平台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4960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云龙山全攻略来了

[复制链接]
4960 0
说起徐州云龙山,可谓历史故事多多。先来两张云龙山上鸟瞰徐州城的图片,激活您登攀云龙山的欲望!
1.jpg

云龙山上可以看到远处的徐州电视塔俏然耸立。



2.jpg

云龙山鸟瞰城市面貌,令人心旷神怡。

3.jpg

苍劲有力的“云龙山”碑石。

提起云龙山云龙湖,徐州人自然如数家珍。因为云龙山山势不高,易于登攀,是徐州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每年的云龙山庙会,人潮涌动。每到重阳节,徐州市民也是登攀云龙山开怀畅饮,山顶把酒余欢,在山上畅叙亲情友情,其乐融融。可是,外地游客知道云龙山云龙湖的很少,就连南京人都很少听说过徐州有个云龙山云龙湖的。他们参观云龙山云龙湖后,都纷纷称赞!这里也给徐州市文旅局吐个嘈,咱是咋推广的嘛?!明显功课没做足嘛!

现在,请各位看官跟随潇叁籽,对云龙山来个“全攻略”!一般从云龙山北门开始登攀为最佳路线,因为对面就是徐州博物馆,离戏马台也很近。畅游玩这两处,即可从北门登爬云龙山。
4.jpg

旅游标识牌很显眼,大大方便了外地游客。



5.jpg

云龙山北门正对着徐州博物馆



6.jpg

徐州博物馆一眼便可望见。

云龙山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市城区的南端,海拔142米,长约3公里,绵延九节,状如游龙,所以称之为云龙山。苏轼在他的千古名篇《放鹤亭记》中这样描写云龙山的景色:“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7.jpg

云龙山北大门。AAAAA级标识牌很醒目。



8.jpg

云龙山北大门也是徐州市历史建筑。

作为国家4A级景区,云龙山既有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又集佛教文化、名人文化、唐宋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观于一身,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游览胜地,素有“徐州诸景之首”的美誉。
【主入口—北大门】
9.jpg

云龙山北门(长图不支持修改,看官辛苦了,权当是活动颈椎了)。



10.jpg

云龙山北门,徐州博物馆映入眼帘。

云龙山北大门采用的是我国传统的牌坊式建筑风格,造型古朴端庄。云龙山的山门上怎么没有“龙”?原来云龙山北麓的老山门上面雕的龙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砸掉。现在的北山门建于1980年,当时中国刚刚拨乱反正,设计者就把“龙”从山门上省略了。2001年应广大市民的要求在云龙山西麓新建西山门,大门总跨18.4米,主楼高12.5米,为雕龙柱牌式建筑,选用福建泉州产花岗岩精雕而成。一朵朵祥云和一条条上下翻腾、左右长吟的雕龙,生机勃,气势夺人。


11.jpg

工人师傅为“云龙山”上色。

【云龙山山名石刻大字】
云龙山北大门内,靠上山道右侧路边凸起一道高度约1.5米、长度约7米的像一面墙似的岩石,上刻“云龙山”三个比斗还大的楷书大字,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作者是明朝徐州兵备右参政莫与齐。其字体雄浑厚重,力透岩石,是十分难得的书法精品。


【三义桥与利济亭】
三义桥原名云鹤桥。据《利济碑》记载:清光绪年间,云鹤桥原是一座石板桥,因年久失修而塌陷,行人通行很不方便。为利济行人,彭城义士杨文一倡议重新修桥,得到其好友蒋运清、刘震魁等的响应,于是共同捐资重修了云鹤桥,将原来的平板桥改为石拱桥。为纪念三位义士此桥改名为三义桥。其后,他们又捐资在路对面修建了利济亭,以方便行人纳凉、歇脚,这座桥为1999年重修。
12.jpg

云龙山旅游标识规范,游客不会迷路。



13.jpg

云龙山绿植繁盛。



14.jpg

利济亭。

【曲港跳鱼与卧牛泉】
曲港跳鱼是一个南北向狭长的水池。曲港跳鱼之水原本来自其南面150米远处半山坡上的卧牛泉。卧牛泉因其上面有一凸出地面的岩石形似卧牛而得名。卧牛泉由地下水和地表水汇集而成,泉水清澈见底,水底游鱼清晰可见。北宋大文豪苏轼当年曾题诗赞道:“水清石出鱼可数,人去山空鹤不归。”“曲港跳鱼”四字亦为苏轼所题。


15.jpg

曲港跳鱼。



16.jpg

相映成趣。

【苏步桥】
传说苏轼任徐州知府时,公务之余常率宾客僚属游览云龙山。有一次游云龙山时经过一条山涧,苏轼不慎摔到沟里。周围的老百姓听说此事,都很心疼。因为苏轼刚到徐州不久便赶上彭城发生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他身先士卒,率领彭城军民昼夜奋战在大堤上,目不交睫,坚守一个多月,终于战胜洪魔,赢得了抗洪的胜利。徐州的老百姓都十分爱戴他。于是,在涧上修建了一座石桥。后来彭城的百姓为了纪念苏轼,给桥取名叫苏步桥。这座桥是1999年在原址上重建的。
17.jpg

苏步桥上观鱼跳。



18.jpg



【戴碑】
戴碑碑文为戴季陶所题。戴季陶又名戴传贤,是原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他于1930年9月登临云龙山。因感于时事,便在山崖石壁上面题写了“[size=1.111em]造林兴学富国强兵发扬文化保障汉京”十六个字。反映了他希望通过绿化造林,振兴教育,发展经济和文化,增强国力,以保障国家安全的思想。
19.jpg

戴碑。



20.jpg

戴季陶手迹石刻。
【怀古亭】
怀古亭,原名叫醉亭,后改名为怀古亭。亭子匾额上的题字采用的是苏轼的墨迹。因历代文人墨客登临云龙山,常于此处凭吊古人,并借酒兴以针砭时弊,故而此亭取名叫醉亭。1952年10月29日,毛泽东主席第二次来徐州视察工作,曾在罗瑞卿、许世友和当时的徐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陪同下,兴致勃勃地登上云龙山。当他老人家发现徐州周围的山到处还是光秃秃的石头山时,他指出:乾隆皇帝说徐州“穷山恶水,泼妇刁民”,这是对劳动人民的诬蔑,众才是真正的英雄。徐州过去在封建王朝统治下,缺乏建设,现在已经回到人民手中,我们一定要发动群众,绿化荒山,变荒山为富山,把徐州建设好!徐州人民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开始了声势浩大的群众性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热潮,使徐州的山川彻底改变了面貌。
21.jpg

喜雨亭。

22.jpg

怀古亭。



23.jpg

怀古亭。



24.jpg

毛泽东主席登临处。

云龙书院


25.jpg

云龙书院由书法家尉天池题名,马亚书写《勒石记》。

云龙书院,位于云龙山北峰西麓。据道光年间《徐州府志》记载:康熙六十年 (1721年),淮徐同知孙国瑜于云龙山首倡义学。雍正十三年(1735年),徐州知府李根云将其改建为书院,并更名为云龙书院。乾隆年间,又几经扩充增制,形成了由讲堂、文庙、文昌阁、宜福堂、紫翠轩、四贤祠、白鹿洞、望湖亭等众多建筑构成的颇具规模的书院格局。1996年,在原址上重修云龙书院时,修复了白鹿洞,重建了望湖亭、可廊,又新建了醉石亭、半廊摩崖石刻和东坡醉中题诗石像。
26.jpg

云龙书院。



27.jpg

云龙书院正门。



28.jpg

万世师表孔子像。



29.jpg

衔艺斋。

关于云龙书院,小编潇叁籽还要推出“专题”,敬请期待!码字上图很辛苦,各位看官请您给个赞吧!
【东坡石床】


苏轼在徐州任太守期间,公务之余常与宾客僚属同到云龙山上饮酒。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九月十七日,苏东坡和他的好友王巩、颜复,同在张天骥家饮酒作诗。此时,正值苏东坡率领徐州军民取得抗洪胜利不久,心情舒畅,举杯豪饮。苏轼酒后游山,醉卧黄茅冈一块大石之上,张口吟出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诗:“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冈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这首诗后来在民间广为流传。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醉石亭下这块长方形的岩石,传说就是当年苏轼酒后醉卧的石床。而南面这尊半坐半卧的岩石雕像,表现的就是苏轼醉中吟诗的情景。
30.jpg

东坡石床侧面像。



31.jpg

东坡石床正面像。



【半廊摩崖石刻】半廊摩崖石刻位于东坡石床以南。在长30多米的悬崖峭壁上,集中了大小各类石刻书法作品36方,涵盖了宋元丰元年(1078年)至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间各个时期文人、逸士和文官、武将共计30多人的诗文书法作品,其书法风格多样,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史学研究价值。
32.jpg

东坡石床入口处。



33.jpg

半廊摩崖石刻。



【可廊】
可廊始建于清顺治己亥年(1660年),由户部分司徐谓弟筹资修建。可廊在建筑结构上非常有特点,它的西、南两门呈月洞形,十分敞亮,便于观赏西、南两面景色;东、北两门为矩形,北通摩崖石刻半廊、东接望湖亭,巧妙地与二者衔接。此廊“可有而不可无”,故名可廊。
34.jpg

可廊入口处。



35.jpg

枕石卧云。



36.jpg

古迹众多。

【望湖亭】
望湖亭,最早建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由户部分司丁裕所建。康熙年间,徐州知州姜焯重修。站在望湖亭平台上凭栏向西南眺望,越过树梢,远处云龙湖碧波万顷,湖光山色,相映生辉,令人心旷神怡。
37.jpg

望湖亭高耸入云。



【白鹿洞】
白鹿洞,高3.5米、宽3.1米,它是一座经过人工修整的天然洞穴。关于白鹿洞的来历,据史书记载,唐朝李渤与其兄曾隐读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下,李渤驯养一只白鹿,人称白鹿先生。南唐开元年间(937-942年),曾在庐山五老峰下建“庐山国学”,宋孝宗时朱熹获准在此建“白鹿书院”,自此以后,历代沿袭下来,便将白鹿洞作为书院的一个组成部分。云龙书院自然也不例外。
38.jpg

白鹿洞。



【张山人旧居】
张山人旧居,位于云龙山北峰西麓,云龙书院西南侧。张山人,本名张天骥,字圣涂,北宋彭城人,文人隐士。北宋大文豪苏轼迁官徐州时,多次造访云龙山,二人相见甚欢,遂结为至交好友。苏轼曾为张山人作《放鹤亭记》,其中对张山人生平及生活起居情况作了生动描述。据《放鹤亭记》记载:“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天骥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其旧居在大水之后便已毁弃。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组建筑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重建的,房间里一应摆设均按史料记载的宋代徐州民居进行布置。
39.jpg

张山人旧居正门。



40.jpg



42.jpg

云龙山休闲市民多多。



43.jpg

亭台楼榭。



44.jpg

张山人旧居。



【大士岩】
大士岩,位于云龙山北峰西麓,为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徐州知府姜焯所建。大士岩内所供奉的是观音菩萨。据《云龙山新开大士岩记》中记述,姜焯重修放鹤亭后,有人提议于亭旁筑室,觅僧看守放鹤亭。民工破土铺基,兴建僧舍时,发现一块奇石,广约八丈,中有白纹,众人都说可以雕成神像。于是姜焯授意能工巧匠按照黄茅冈石碑上所存吴道子的观音像雕刻成送子观音,将石中白纹雕成腰带,故又称玉带观音。因为观音也称观音大士,这里供奉的观音是岩石雕刻成的,所以,此庵称为大士岩。大士岩除正殿之外,还建有三个配殿,一个是北殿,名“三圣殿”,里面供奉西方三圣:观音、阿弥陀佛和大势至。南殿,名大悲殿。西殿,名韦驮殿。大士岩院内有两株侧柏,至今已经生长了300余年。
45.jpg

大士岩。



46.jpg

大士岩香客众多。



47.jpg

一览。



48.jpg

大士岩香客骆绎不绝。

49.jpg

大士岩寺正门。



50.jpg

谊亭。



【戏楼】
戏楼实际上只是一个建在高2米的四方形石砌平台上的小亭子。这个亭子究竟何年所建无确切记载。自从姜焯命人将巨石雕成玉带观音像建成大士岩之后,民间陆续就有一些妇女前来拜祭求子,渐渐地玉带观音送子十分灵验的消息便在民间传开了。农历二月十九日为观音大士成道日。每逢这个日子,大士岩前便会聚了很多烧香拜祭者。形成了云龙山庙会的雏形。其后,每逢庙会就有人请戏班子在亭子里唱戏以还愿。于是,日子长了亭子就被当成了戏楼。
51.jpg

戏楼。



52.jpg

戏楼。

【放鹤亭】
放鹤亭,位于云龙山北峰顶,始建于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春,为隐士张天骥所建。据苏轼《放鹤亭记》记载,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秋彭城大水之后,张山人旧居被毁,山人将家迁于此地,因为山人喜爱养鹤,每天把鹤从此亭放飞,所以称为放鹤亭。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十一月初八,苏轼为张山人新建放鹤亭专门撰写了一篇《放鹤亭记》,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后来被选入《古文观止》。原放鹤亭早已倒塌。今天所看到的放鹤亭其实应是张山人故居,它是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由都使戴时宗在原址上所重建,后又经民国初年进行修缮。此亭坐东向西,长11.95米,宽4.95米。它的四面墙设有12扇窗户,东、西门对开,且于亭周围环以游廊,在建筑风格上别具一格。亭上匾额“放鹤亭”三字,原来为清代乾隆皇帝所书,因毁于战乱,后改用苏轼手迹。放鹤亭南有招鹤亭,此即为山人招鹤处。
53.jpg

放鹤亭。



54.jpg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55.jpg

放鹤亭。



【饮鹤泉】
饮鹤泉,原名石佛井,宋代时张山人曾以此井水为饮用水源。当时井水甘甜清冽,非常好喝。苏轼游云龙山曾为之赋诗“闻道君家好井水,归轩乞得满瓶回”,可见苏轼对井水的喜爱了。关于这口井的来历,民间传说是秦始皇夜观星象,发现东方紫微星发光,现出天子气,他担心江山不稳,遂带领一班文武官员及兵马东巡,当他们来到徐州时,发现云龙山上云雾缭绕,好像一条巨龙正要腾飞。于是令手下在云龙山北峰,也就是龙头上凿了一口井,以为这样做就可以破了徐州地面的天子气。1952年,毛泽东主席游云龙山时,当时徐州市委书记华诚一将这个传说告诉了主席,主席说,“传说虽近荒唐,但能在这数丈深的岩石上凿出水来,却是劳动人民的创造和智慧”。1998年实测此井井深为25.74米。
56.jpg

饮鹤泉。



57.jpg

饮鹤泉祈福的人很多。



58.jpg

红红的祈福。



59.jpg

饮鹤泉全景图。



【碑廊】
碑廊位于放鹤亭东侧,与兴化寺毗连。始建于清朝末年。南北长约30米,加上碑廊背面,总长度接近40米,廊内墙壁上镶嵌着历代碑碣54块,书体包括真、行、草、隶四体,大字如斗,小字如蝇头。另有石刻线描人物和山水画各两幅。上述碑碣除了雕刻技艺精湛外,其中不少碑刻作品具有很高的文物收藏和研究价值。
60.jpg

碑廊。



61.jpg

石刻。



62.jpg

云龙山碑廊。



63.jpg

寿石。



64.jpg

《放鹤亭记》碑刻。



【兴化寺】
兴化寺,又称兴化禅寺。位于云龙山第一节山东侧。始建于明代,是我国著名佛教禅寺之一。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大石佛殿,以其奇特建筑风格闻名华夏。据记载,大石佛最初是北魏时期拓跋焘军中士兵所刻,距今已1500多年。到了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就开始为大石佛建筑殿堂,后称为“大雄宝殿”,并有僧人住进来,成为一座寺院,就是现在的“兴化禅寺”。
65.jpg

兴化禅寺正门。



66.jpg

兴化禅寺。



67.jpg

招鹤歌石碑。



68.jpg

招鹤亭。

69.jpg

兴化禅寺后门。



70.jpg

后门。



71.jpg

兴化禅寺后门出来,可就近游览彭祖园、徐州动物园



72.jpg

兴化寺香客众多。



云龙山上的大石佛,虽然也是人工做成的,但它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山连体,刻于山石之上。那里原有一块天然石壁,古代的艺术家们就势雕琢,浑然天成。这在全国是极少见的。而且这尊半身像石佛高度达11.52米,一只耳朵也有一个成人那么高。


明朝在为石佛建大殿时,也很巧妙,其后墙仅用了三层砖,砖下利用了天然石壁。就是左、右两边,也多少利用了一些天然石壁,用砖不多。只是前墙完全用砖头与石头砌成。这种建筑方式在全国寺院中也是没有的。所以,这里有“三砖殿覆三丈佛”之说,并由此形成一句常用的俗语“小庙能容大菩萨”,成为全国佛寺中的奇观。[size=1.111em]大石佛殿北有钟亭、南有鼓亭,而鼓亭之中的暮鼓却不知何年已失去踪影。此外,寺内令人叹为观止的摩崖石刻共有两处,一处在大石佛殿内,一处在大雄宝殿地下。大雄宝殿地下为唐宋摩崖石刻,刻有佛龛71个,佛像195个,另刻有38方题记。因发现较晚,保存较完整,1995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观景台】
观景台,坐落在云龙山第三节山上,占地1500平方米,由上、下两层平台和六角飞檐仿古亭组成,是观景的最好去处。登临其上彭城美景尽收眼底,入夜,灯火齐明,璀璨夺目,宛如置身仙境。
73.jpg

观景台。



【同心台】[size=1.111em]同心台位于观景台南侧,由平台、同心柱、同心锁和同心链等设施组成。同心锁由青铜铸造,重达680斤,其造型古朴,上铸龙凤、心形图案和“永结同心”四字。同心锁悬挂的横梁上正面刻有隶书“同心台”三个金字,两侧石柱上刻有同心锁、爱情锁、友情锁、长寿锁等文字,是游客游玩的好去处。
74.jpg

同心台。



【山西会馆】
关圣殿位于云龙山北峰东麓,目前是淮海经济区保存最完善的会馆类建筑。它依山而建,坐西向东,西高东低。走进关圣殿,重塑的关公像气势威武,他坐于殿中捧读《春秋》,左侧周仓手持青龙偃月刀侍立,右侧关平手捧大印候听。大殿南还有关羽率兵骑赤兔马的塑像,威风凛凛。殿廊大柱上的楹联曰:“生蒲州长解州战徐州镇荆州万古神州有赫,兄玄德弟翼德擒庞德释孟德千秋至德无双”,生动地展现了关羽叱咤风云的一生。
75.jpg

山西会馆。



76.jpg

云龙山顶俯瞰全城。



77.jpg

云龙湖美景尽收眼底。



78.jpg

云龙山西门。此门离云龙湖很近。



79.jpg

怡然亭。



80.jpg

三节山。



81.jpg

一节山。云龙山共有九节山。



82.jpg

壮观石刻。



83.jpg

从北门登爬云龙山的游客。



84.jpg

云龙山不需要门票,游客众多。



85.jpg

拾级而上。



86.jpg

拾级而上。



87.jpg

徐州市是双拥模范城。云龙山上也有怀念烈士之处,让游客缅怀先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云龙山上还有一处津浦铁路抗战殉职员工纪念碑亭,也是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下面的图片看完后,爱国主义情怀油然而生,让游客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倍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88.jpg





89.jpg



90.jpg

休闲登攀云龙山,美哉!



91.jpg

双龙戏诛石碑。

92.jpg

游客拾级而上。



93.jpg

云龙山势不险峻,易于登攀。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1

粉丝

3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 微信公众平台

  • 扫描访问手机版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弄格彭城-徐州论坛社区平台 ( 苏ICP备19023626号-1 )

GMT+8, 2024-12-8 23:59

弄格彭城 徐州君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20-2022, Nong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