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民间曾经流传着一句俗语,这是流传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句俗语:“窝窝头蘸辣椒,越吃越添膘”。真正的窝窝头都是用杂粮面蒸成的,其中山芋干面做成的窝头香甜、筋软、可口,最为地道。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徐州市民的物质生活还不富裕,主食以杂粮居多,离不开窝窝头,而且菜少。市民吃窝窝头的时候习惯点辣椒酱吃,故有文章开头的说法啦。
窝窝头的历史渊源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清朝末期,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前不久,慈禧等一帮人狼狈西逃,一连好几天赶路,带的糕点都吃完了。快到西安的时候,慈禧饿坏了下令停车,并吩咐随从:“你们抓紧去给我找点吃的!”随从们想了,她吃惯了山珍海味,细软糕点,现在到哪去找?!所以,手下人只是哼哈答应,一个都不去找。慈禧一看火冒三丈:“你们这帮奴才,想饿死我啊!”一个太监说了:“老佛爷息怒,奴才不是不肯去找,可这地方前无村后无店,到哪儿去找?”正说着,慈禧见不远处有逃难的百姓正坐着吃东西,说“你们去看看!”太监跑过去一看,逃难的人吃的是凉窝窝头。太监回禀说,他们吃的是粗食窝窝头。慈禧从来没听说过什么叫窝窝头,心里很奇怪,就下马车去看。只见是一种黄橙橙的食品,那些人吃得正香。她上前就问:“这东西好吃吗?”位老头回答说:好吃。慈禧那个时候肚子空空,一听是直咽唾沫,很想尝尝,就说:“你能给我一个尝尝吗?”那个老人爽快地递了一个给她。
慈禧接过就咬了一口,也不顾形象了。慈禧一吃感觉很香。不一会儿,一个大窝窝头就被她吃个精光。后来,她重回北京宫中,每当吃腻了满桌的御膳,就想起那次逃难时,吃的那个回味无穷的窝窝头。于是,就下令御膳房做窝窝头吃。窝窝头送来了,也是黄橙橙的。她一尝不是那个味,一生气慈禧连杀了几个厨子。这可难为坏了膳房,没人敢做窝窝头了。大家凑在一起想办法,还是一位老厨师想出了一个主意,咱们用粟子粉加白糖做窝窝头试试,看看她爱吃不爱吃?!
于是,大家动手做了粟子面窝窝头送上。慈禧一尝很好吃,高兴地说:“我总算又吃到了当年逃难时吃的窝窝头了。”御膳房的厨子们都松了口气,从此,御膳房的点心谱中又增添了一个窝窝头的新品种。据说,新品种里面有玉米面、栗子粉、黄豆粉、白糖等材料,味道也别具一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