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七年(1668年),山东郯城发生强烈地震,窑湾一带受地震波及损失惨重,震后灾区了亟需救助。为此,清王朝发布赦令。凡到地震灾区开荒立业者,罪可赦免。于是,福建、山西、安徽、江西、河南等地,一批获罪的前朝遗老和部分达官显贵纷纷携家带财来到这里。由于当时的窑湾已初步形成了南北水路交通的中枢,并有商贾在此兴业。市镇边有些规模,所以他们便在窑湾建房营生、投资理财,出现了各种店铺和商号,多达600余家。这些商号经营的范围有钱庄、当铺、茶馆等,镇上居民达6000多户,常住人口有4万之众,形成了集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管理为一体的集散中心。
窑湾古镇。(网图)
当时的窑湾位于邳州、宿迁、睢宁之县的交界处。每当窑湾鸡叫,三个县的村子都能听到,故有“鸡鸣闻三县”的奇事。
“绿豆烧”茶馆封县令的故事
清朝乾隆皇帝来到窑湾,命名“绿豆烧”茶馆封县令的故事传为佳话。话说1765年,草隆皇帝第四次南巡后返京,途经宿迁,在皂河行宫休息。乾隆早就听说窑湾的名气了,决定微服私访,与纪晓岚一起瞧瞧热闹。他们化妆成珠宝商人,乘船来到一个渡口。乾隆问,这是否就到窑湾了?划船的艄公说,还有一小段距离,这里是三湾,又叫十里桃花渡。从西至东,分别为头湾、二湾、三湾,每湾渡口都有桃花树。
宿邳交界。(网图)
俗话说:“十里桃花渡,九里闻酒香”。那时候,窑湾的酒就在方圆四周几百里的范围内闻名了。说话之间,船转了一个弯,放眼河面,只见船一只连着一只,桅杆如林。到了窑湾码头,纪晓岗掏出钱来准备付过船资。艄公连忙摆手,笑着说,我们窑湾有首民谣:“过河臧陆郭,随过不用说。邳地薛丁闫,过河不花钱。”原来,河对岸的宿迁县有三个财主分别姓臧、陆、郭,他们出钱包下宿迁那边的码头,负责免费送行人过河。而邳州这边也有姓薛、丁、闫三家大户出资包揽窑湾这边的码头,义务为过河的人服务。所以,乾隆爷一听就乐了。艄公说,窑湾的好事多着呢!窑湾的治安最好,街头巷尾从来看不见一个地痞恶霸,更没有欺行霸市的事情发生。在窑湾做生意买卖公平,万一偶遇偷抢事件,由八家会馆按价赔偿。会馆是以地缘关系组成的同乡互助性质的民间组织,其职责包括负责接待家乡来客,帮助同乡解决做生意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等等。(未完待续)[来看我] |
|